协会动态

建筑钢结构技术创新论坛:解锁行业发展“新密码”

发布时间:2025/4/16 8:57:49 浏览次数:

建筑钢结构技术创新论坛


4月11日,由北京钢结构行业协会、北京建筑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联合主办、厦门正黎明冶金机械有限公司、河北拓展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五届钢结构行业发展论坛之“建筑钢结构技术创新论坛”在北京盛大召开。此次论坛犹如一把钥匙,解锁了钢结构行业发展的 “新密码”,为行业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钢结构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

图片

会议现场

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和嘉宾有北京钢结构行业协会会长胡勇,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二级巡视员郁达飞,北京市建筑节能与建筑材料管理事务中心散装水泥室主任刘洪波,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诚博远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王立军,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王翠坤,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甄伟,河北拓展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季朋蕾、副总经理侯磊以及北京钢结构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高乃社等。

图片

束伟农(左)霍文营(右)

论坛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结构专业首席专家、总工程师束伟农和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副总工程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霍文营的主持下拉开帷幕。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二级巡视员郁达飞以及北京市建筑节能与建筑材料管理事务中心散装水泥室主任刘洪波分别致辞。

图片

郁达飞

郁达飞在致辞中围绕钢结构行业发展展开,点明了行业新起点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表示:一是融合创新混合结构技术,结合智能建造技术与绿色建材,实现不同结构体系优势互补;二是重构绿色建造体系、构建智能建造生态,全周期管理碳排放,推广可循环钢结构体系,引入AI工具等推动智能制造;三是构建钢结构全球竞争力,布局海外市场,利用政策优势、技术实力突破贸易壁垒并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四是借助区块链等有公信力的平台,优化跨境支付,降低跨境交易风险。最后,他鼓励大家要携手应对挑战,在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新成绩,为钢结构行业发展与构建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图片

刘洪波

刘洪波主任在致辞中指出,受建筑业下行等因素影响,建筑用钢需求减少,但钢结构行业也有机遇,如装配式建筑占比提升,部分项目优先采用钢结构等。为应对新形势,加快发展建筑业新质生产力,建议全行业紧紧围绕以高质量供给引领需求、创造需求;以技术创新、智能建造为抓手支撑高质量发展。在部品部件使用管理方面,我中心一是坚持政策驱动,深入调研,完善材料采购使用可追溯管理等制度;二是加强科技引领,完善相关标准,推动技术创新;三是做好引导服务和督促检查,从使用端落实好规范化、标准化和绿色化要求。

两位领导从政策引导和行业发展的宏观角度出发,强调了钢结构技术创新对于推动建筑行业绿色发展、提升建筑质量的重要意义,为论坛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图片

王立军

在特邀报告阶段,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诚博远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王立军带来了《AI时代背景下的结构设计》报告。王立军大师指出,AI技术的蓬勃发展为结构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快速处理大量数据,但结构设计是人工智能无法逾越的人类智慧高地,所以AI只是结构设计师的超级工具,而非替代者。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必将是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的协同创新。

图片

王翠坤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王翠坤则以《钢结构数字化发展与展望》为题进行分享。王翠坤大师指出,面向绿色化发展目标,钢结构建筑有长足的发展潜力;数字化是推动钢结构产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与落地点;钢结构产业数字化迫切需要真正实现国产替代,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有政府、行业学协会的引导,更多的开发企业、应用单位参与,共同打造钢结构国产工程软件产业生态。

两位大师的特邀报告为钢结构行业的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为钢结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借鉴,引发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与深入思考。

图片

甄伟

主题报告阶段同样亮点纷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甄伟在《高强钢材低碳设计方法研究》中针对 “双碳” 目标,提出了高强钢材在钢结构设计中的低碳设计策略。他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实际案例分析,得出应用高强钢材是实现节能减材、低碳设计的有效办法,但高强钢材推广应用,需要从设计规范与材料性能的协调、施工焊接可靠性、应用场景拓展、完善改进供应链等多方面开展工作;对高强钢筋、高强钢材的应用部位和应用技术进行了归纳,通过合理设计,可以在结构刚度、承载力、舒适度等性能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实现10%~20%的节材减碳效果。

图片

干德琨

天津市新宇彩板有限公司市场专员干德琨介绍了《钢结构绿色涂镀板材的创新成果与应用》,展示了绿色涂镀板材在提高钢结构耐久性、降低维护成本方面的创新成果,为钢结构材料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绿色环保的解决方案。

图片

侯磊

河北拓展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磊的《智造未来,守护安全——拓展伟业集团的硬核实力与共赢之道》,分享了拓展伟业作为国内领先的防火涂料品牌,深耕防火涂料领域二十余年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现了企业在“智造”与“安全”双赛道的深耕细作,从智能生产线到技术研发再到产业协同,拓展伟业的实践为行业提供了“硬核技术+柔性服务”的双赢模式。

图片

曹峰

山东新美达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曹峰的《从应用角度解析彩涂钢板的生产与研发》,从应用端出发,深入剖析了彩涂钢板的生产与研发要点,架起了“生产端”与“应用端”的桥梁,通过解析彩涂板的涂层配方、工艺参数与工程适配性,让材料研发精准响应设计与施工需求。这种“以终为始”的研发思维,正是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关键。

图片

王喆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工程师、钢结构设计研究所所长王喆带来《钢结构模块建筑的技术发展及标准编制》,报告以模块化建筑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为起点,回顾了国内外标准的情况,同时,结合大量的应用案例,对不同结构体系、部品部件工厂生产、模块间连接方式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既勾勒了技术演进的清晰脉络,也破解了标准滞后的行业痛点,指明了标准体系如何为产业落地保驾护航。

图片

王文渊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结构总工程师王文渊在《医疗建筑减隔震设计方案选型策略》中,结合医疗建筑的特殊功能需求和抗震要求,详细阐述了减隔震设计方案的选型要点和策略。他的报告为提高医疗建筑的抗震性能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指导,对保障医疗设施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卢清刚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卢清刚的《现行抗震条例下学校建筑结构设计关键技术》,依据现行抗震条例,对学校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解读,对保障学校建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高烈度区(8度及以上)学校建筑采用隔震技术时,能很好地解决结构承载力和楼层加速度问题,且在高烈度区时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

图片

郭中华

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钢构分公司副经理兼总工程师郭中华分享的《大跨度管桁架料场封闭施工技术》,通过实际案例介绍了大跨度管桁架料场封闭施工中的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图片

苏磊

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苏磊的《以创新结构筑梦:外筒内钢框混合结构助力保障性住房 “好房子” 建设》,介绍了外筒内钢框混合结构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应用优势,该结构体系不仅提高了住宅的空间利用率和舒适度,还降低了建设成本,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了创新的结构解决方案,为提升保障性住房品质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片

姜凯宁

河北晶通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凯宁带来的《晶通全装配式体系的多场景应用》,介绍了晶通全装配式体系在不同建筑场景中的应用优势,包括施工速度快、质量可控、环保节能、降本增效等,为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体现了装配式建筑在推动建筑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图片

高乃社

论坛在北京钢结构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高乃社的闭幕致辞中落下帷幕,高乃社指出,通过12位专家,尤其是王立军大师、王翠坤大师的高水平报告,系统呈现了行业发展的三大核心脉络:智能设计重构技术范式、绿色材料突破性能极限、抗震安全引领质量升级。专家们带来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解决行业现存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图片

会议现场

建筑钢结构技术创新论坛的成功举办,为行业内人士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解锁了钢结构行业在技术创新、绿色发展、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新密码”。这些成果将有力地推动钢结构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创新,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正如论坛的主题 “技术创新”,钢结构行业的未来,需要行业同仁以开放姿态拥抱变革,以工匠精神深耕细节。

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嘉宾还有:中建三局副总工程师彭明祥,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乔聚甫,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盛平,北京城建精工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武兵,北京市机械施工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胡鸿志,北京城建十六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马铨斌,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赵士永,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钢构分公司总经理马冬豹,北京诚栋国际营地集成房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国勇,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山西公司董事长李洪光,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建筑院副总毕朝锐,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结构专业所副所长刘培祥,中建二局华北公司副总工程师荣军成,北京钢结构行业协会专家张艳明等。


联系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自然新天地大厦908室

电话:010-58031630

邮政编码:100068

电子邮箱:1113750636@qq.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网站备案:京ICP备16059772号-1